刘强,博士,副教授/硕士生导师,教育部样板党支部副书记
Email:qiangliu@nufe.edu.cn
主要从事粮食储运技术与理论、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、智慧粮仓建设等方面科研与教学工作。
学习工作经历
2023年12月~至今,beat365,副教授;
2019年9月~2023年12月,beat365,讲师;
2016年9月-2019年9月,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,工学博士;
2013年9月-2016年6月,南京财经大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,工学硕士;
2009年9月-2013年6月,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工程专业,工学学士。
教育教学方面
主讲《粮食流通技术》、《机械设计基础》、《粮食工程虚拟仿真综合实训》3门课程,参编《光散射技术及其在食品性质、质量和安全评价中的应用》等教材专著2部,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教改课题等教学改革3项,发表教改论文4篇。
[1] 2023年指导学生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+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,国赛铜奖;
[2] 2023年指导学生获第“挑战杯”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,省赛一等奖;
[3] 2022年指导学生获第“挑战杯”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,省赛二等奖;
[4] 2022年指导学生获江苏省互联网+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,省赛银奖;
[5] 2022年指导学生获第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,二等奖;
[6] 2022年指导学生获“科创江苏”创新创业大赛,二等奖。
科研经历方面
[1] 主持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专项;
[2] 主持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;
[3] 主持国家自然学基金青年项目;
[4] 主持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;
[5] 主持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;
[6] 主持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、高新技术企业横向等项目3项。
主要奖励及荣誉
[1]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;
[2] 江苏省科技副总;
[3] 获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,2019年;
[4] 获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,2023年;
[5] 获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,2022年;
[6] 获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,2023年。
代表性科研成果
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Food Chem.、Postharvest Bio. Tec.、LWT和《中国农业科学》等高质量期刊上发表论文25余篇,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2项,参与制定粮食行业标准2项。代表性论文如下:
[1] Influence of cooking and texture attributes of far infrared radiated Japonica rice during storage.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, 103710.
[2] Effect on lipoxygenase pathway and flavor stabilization of postharvest strawberries by intense pulsed light treatment.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, 204, 112472.
[3] Effect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cold plasma treatments on flavor fingerprints of brown rice. Food Chemistry, 352, 129402.
[4] Effect of starch multi-scale structure alteration on japonica rice flour functionality under infrared radiation drying and storage. LWT-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, 143(2), 111126.
[5] Inhibition of lipid and aroma deterioration in rice bran by infrared heating. 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, 13(10), 1677-1687.
[6]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rotein and wet gluten in wheat flour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 with multivariate analysis.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, 106, 104349.
[7] Discrimination and growth tracking of fungi contamination in peaches using electronic nose. Food Chemistry, 262, 226-234.
[8] Quantitative visualization of fungal contamination in peach fruit using hyperspectral imaging. Food Analytical Methods, 13(6), 1262-1270.
[9]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sugar profiles in peach fruit during storage by an integrating sphere system.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, 98, 103843.
[10] 高温胁迫下糙米短期储藏气味指纹图谱变化规律的动态分析. 中国农业科学(02),379-391.